在疫情期间高速发展的云会议厂商现在面临着新的难题:一方面,大家回归线下上课和办公,网课和线上会议的需求在迅速减少;另一方面,用户习惯了免费的服务,收费遇到了质疑和挑战。
从今年开始,腾讯会议、钉钉等陆续恢复到疫情前的策略——免费的基础版限制了人数和时长,有更多会议需求或者增值服务的需求的企业或个人需要付费。腾讯会议同时面向个人和企业,个人最低收费标准是每人每月30元,企业最低4788元/年;而钉钉目前只有面向企业版的收费标准(不限于会议功能),每年最低9800元。
然而,虽然只是恢复到以前的做法,却遭受了很多“割韭菜”的质疑,处在收费十字路口的云会议厂商们将何去何从?
01
云会议厂商的难处
疫情三年给视频会议厂商带来了用户的爆发式增长,钉钉的用户数已超过6亿,腾讯会议也超过了3亿用户。但硬币的另一面,这也给腾讯会议和钉钉们带来了沉重的成本负担。
此前《财经》杂志报道称,钉钉单月在技术资源上的成本高达2.5亿元,其中包括带宽和基础设施的投入。腾讯会议的投入也在这个数量级,“而这个成本大部分都是运营商收走了”。
相比于存储和服务器资源的消耗,视频会议对网络带宽的消耗才是其中的大头,而这些资源都掌握在运营商手里。其实,视频会议厂商已经在限制免费用户对高带宽的使用,比如1080P的高清视频只提供给付费用户。
与巨额的支出相比,云会议厂商的收入却少得有些可怜。一位知情人士分析,国内某家云会议厂商一年的收入为4亿多一点,纯SaaS部分占60%多,不到3个亿,“你要想靠这个去cover成本,肯定不够的”。
10-23 来源:未知
01-22 来源:未知
03-03 来源:未知
03-10 来源:未知
05-13 来源:未知
05-27 来源:网络整理
05-29 来源:网络整理
06-02 来源:未知
06-04 来源:网络整理
06-05 来源:网络整理